中共宣城市委党校欢迎您!
年
月
日
|
宣城
小雨(18℃~14℃)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校(院)概况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校(院)简介
新闻中心
院校新闻
重要转载
通知公告
时政新闻
教学工作
教学资源
教学动态
科研咨政
科研工作
咨政研究
学员管理
工作动态
学员天地
机关党建
政策文件
党建动态
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
人才招聘
人才培育
人才政策
后勤服务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信息与图书
工作动态
公共资源
特色数据库
图书查询
理论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聚焦
如何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道理 、学理 、哲理三者的关系 ?
发布时间:2023-5-30
被阅览数:773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者:信息中心
提问:张力维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委副书记、区长
请问,如何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三者的关系?
解读:高天琼 湖北省委讲师团主任
道理、学理、哲理是内蕴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层范畴。道理重在讲清楚,学理重在讲深入,哲理重在讲透彻。理论宣传阐释要避免“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浮在面上的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入脑入心的少”的问题,必须首先在研究阐释上彻底,努力在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上下功夫。
深入揭示内在本质,在讲清道理上下功夫。“道理”就是“事情或论点的根据、理由”。理论的内在本质是决定该理论之所以是正确理论的更深层、更本源意义上的原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或是被广泛认知和普遍接受的定理,可以为理论的正确性或正确、深刻理解理论提供更基础性的原理支撑。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关键是要在揭示这一理论的内在本质上下功夫。一是历史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揭示历史逻辑,就要沿着时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建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性认知联系中去深化认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因何而生、何以而生。二是理论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揭示理论逻辑,就要通过揭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演化进路,在掌握其前世今生的基础上深化认识这一成果守了什么“正”、创了什么“新”以及何以做到守正创新。三是实践逻辑。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有价值的理论都是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揭示实践逻辑,就是既用简单直白的方式、通过充分展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实践伟力揭示其真理性,又梳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辩证关系,深化认识,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方向、原则和要求。
深入揭示学理分析框架,在讲深学理上下功夫。辞典上将“学理”解释为“科学上的法则、原理”。学理分析框架是学术分析的逻辑结构。理清学理分析框架,有助于运用既有的成熟学科知识更好呈现理论的全面、系统、完整形态,更好解析其内在本质。讲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关键是要揭示其学理分析框架,分析背后的学理根据,打通政治命题与学术命题的连接路径,将党的创新理论纳入科学的叙事逻辑中去展示其科学性,努力在“两转化”“三融通”“一创新”上见真章。一是做好“两转化”。既要善于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政治性命题寓于学理性解析之中,通过严密的学理分析不断夯实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知识和逻辑基础,以学理性强化政治性,更好解疑释惑、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又要善于将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清新简洁的群众语言,让“高大上”的理论接上“烟火气”,让人民群众听得懂、有共鸣、可落实。二是做好“三融通”。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要推动分专题分领域研究阐释,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多学科学术话语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的积极成果,为不断推进其体系化、学理化提供有益滋养。三是做好“一创新”。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独特性、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原创性实际,注重在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挖掘中国素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原创性意义的概念、范畴、命题,并进而遵循正确的逻辑进路形成具有主体性的原创理论,在深化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深入揭示理论得以建构的世界观、方法论,在讲透哲理上下功夫。任何理论的具体结论都有其特定适用范围,因而其真理性是相对的,但其内蕴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关键是要揭示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用以启迪智慧、指导实践,使理论内蕴的方法论转化为理论学习者干事创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概括。这是源自实践,并经由对现实中丰富多彩的“具体”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练性。在具体的宣传阐释工作中,必须注意不要将其作为孤立的观点,而要视为真理性认识、人民性立场和科学性方法相统一的凝练。同时再次经由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将“观点”还原到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中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这一理论是如何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做到坚持人民至上;是如何坚持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中国问题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做到坚持自信自立;是如何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做到坚持守正创新;是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做到坚持问题导向;是如何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正确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做到坚持系统观念;是如何拓展世界眼光和宽阔胸襟,既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又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做到坚持胸怀天下。总之,通过深入分析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形成过程中所坚持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理论品质、实践品格、科学方法、宏阔视野,深刻揭示这一理论从时代到思想、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形成发展逻辑,推动从知“言”、晓“义”向明“道”的飞跃。
坚持道理学理哲理的辩证统一,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相较而言,“道理”往往浅显直白,具有不言自明的特点,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因此在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宣讲中,讲清党的创新理论背后的道理是重点,这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重要任务;“学理”更具学术专业性,讲深学理需要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门知识,一般主要由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专业工作者承担;“哲理”体现精髓要义,属于高阶的理性认识,具有更强的思辨性,讲透哲理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知成识、转识成智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关键。道理、学理、哲理三者虽然具有层次上的区别,但本质上都是理论对事物的规律性反映,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内在统一于作为整体的理论本体之中,不能也不应截然分开。再简单的道理,都包含着一定的学理、反映着某种哲理。同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理,都必然说明一定的道理、内蕴着一定的哲理;无论什么样的哲理,都必然构建于一定的道理和学理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理论宣传阐释工作中,既要坚持讲道理与讲学理、讲哲理的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又要坚持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宣传阐释时灵活把握、各有侧重,确保相得益彰。通过讲清道理为讲深学理、讲透哲理奠定基础,通过讲深学理为讲清道理、讲透哲理提供依据,通过讲透哲理对讲清道理、讲深学理进行升华。在讲清道理、讲深学理、讲透哲理的辩证统一中,既让对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推动学习不断走深走实。通过对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性的充分展示不断夯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进而巩固政治认同、强化思想认同、增进情感认同,达到理论宣传阐释的综合目的。